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通知公告 > 正文

关于开展2024年“技能成才 强国有我” 系列教育活动的通知

时间:2024-06-20    部门:宣传部(统战部)    点击:[]

院属各部门: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职业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4年职业学校“技能成才 强国有我”系列教育活动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24〕14号)要求,在学院广泛开展“技能成才,强国有我”系列教育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对象

学院全体在校师生

二、活动主题

铸工匠心 立报国志

三、活动内容及任务分工

(一)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宣传教育活动(责任部门:宣传部、团委、思政部、各系、数字技术学院)

1. 体悟发展成就

组织学生开展“牢记嘱托强国有我行走赣鄱感恩奋进”—江西省高校学子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感受新时代伟大变革、伟大成就。围绕“新时代新职业新工匠”“未来工匠说”“祖国成就我来讲”等主题开展演讲、征文、班团会等活动,引导学生结合所学专业,讲述新中国发展成就,畅谈技能报国理想。(责任部门:团委、思政部、各系、数字技术学院)

2. 传承红色基因

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宣传教育,利用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设立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开展继承革命传统、传承革命精神专题活动。深入挖掘职业学校办学历史,找准学校发展与新中国发展、产业发展历程的联结点,用好校史、校训、校歌、校徽、校舍、校友中的红色教育资源,结合入学教育、专业认知教育、实习实训、毕业教育等,引导学生赓续红色血脉,努力成为大国工匠。通过“红色走读”“红色动漫”“红色案例”等评选活动,让职业学校学生在红色文化浸润中汲取信仰力量,深入推进我省红色文化育人高地建设。(责任部门:思政部、宣传部)

3.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爱国主义教育法,将国旗、国歌、国徽作为重要教育内容,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其历史和精神内涵。国庆期间,举行隆重的升国旗仪式,开展入党入团宣誓、主题党团日、“国旗下的思政课”、爱国歌曲传唱、文艺演出等活动,组织师生参与各地举办的庆祝活动。带领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工业文化实践教学基地,走访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寻访、分享新中国成立以来各行各业取得创新突破的故事。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国情省情学习,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故事、英雄故事,进一步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热情。(责任部门:团委、各系、数字技术学院)

4.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通过专题讲座、实践研学、主题研修等方式,面向全体师生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开展各民族学生共同参加的技能竞赛、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引导学生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责任部门:思政部、各系、数字技术学院)

(二)“未来工匠”读书行动

1. 拓展阅读内容

鼓励学生精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代的奋斗故事;结合所学专业、成才目标,广泛阅读大国工匠传记和社会发展、技术进步等方面书籍,弘扬工匠精神,提高技能水平;深化中华传统经典、红色经典和当代经典等方面的阅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加强科学普及、科技史、科学发展趋势等方面的阅读,培养科学思维方式和探究能力。(责任部门:图书馆)

2. 营造阅读氛围

用好阅读亭、图书角、数字图书馆等阵地,结合“图书漂流”等活动,把图书馆延伸到教室、宿舍、食堂、实习企业、家庭,让学生时时可读、处处能读。建立“书记校长带头、教师示范、学生参与”的共读机制,引导激励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组织校园读书节、读书周、主题读书月、读书分享会,设立“阅读达人榜”,开展“我最喜欢的书”“我最喜欢的金句”“最美朗读者”“主题征文、手抄报展示”等征集推介活动,打造一校一策读书活动品牌,涵育校园阅读风尚。(责任部门:各系、数字技术学院)

3. 加强阅读指导

邀请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劳动模范、技术能手、优秀毕业生等榜样人物进校园领读指导,交流分享对自己成长成才影响最深刻的一本书,鼓励学生针对性阅读。开设阅读课,举办读书心得报告、读书笔记交流等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科学阅读方法、养成终身阅读习惯,引导学生更加注重“整本书”阅读、沉浸式阅读。

(责任部门:图书馆)

(三)职教学生读党报活动

持续引导学生读党报党刊、学原文原著,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推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继续用好“主编带你读党报”视频资源,结合晨读、“课前五分钟”、班团会等教育活动,组织学生收听收看、跟读跟学;充分发挥班主任、思政课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师生共读《人民日报》有关篇目原文,进一步加深认识和理解;线上线下结合,开展观后感征集分享、专题展示、留言投稿等多种活动,推动师生同读、同思、同讲。

作品报送演讲征文稿和演讲视频。征文稿不超过1500字,以PDF格式提交。脱稿演讲,视频时长3-5分钟。作者为1人,指导教师不超过2人。

(责任部门:思政部、各系、数字技术学院)

(四)“赣鄱劳模工匠进校园”行动(责任部门:思政部、各系、数字技术学院)

1.开好“劳模工匠大讲堂”

邀请劳模工匠为新生讲好“入学第一课”,为全体学生讲好“匠人匠心”的行业故事等“大思政课”,加强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培养;开展“致敬劳模交流会”“劳模家长上讲台”等活动,用劳模工匠的奋斗经历、绝技绝活,激励学生树立正确成才观、职业观。

2. 开展“我与劳模面对面”

通过走进劳模工匠工作室、“大师带小徒”等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接触榜样人物,与他们面对面交流、手把手学技,向劳模看齐,树立技能成才理想。

3. 推进“我在劳动中成长”。

运用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资源,进一步完善劳动教育清单,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出力流汗中接受锻炼、磨炼意志、掌握技能;用好校内设施设备和场所,积极服务劳动教育、职业体验。

(五)技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责任部门:团委、思政部、各系、数字技术学院)

1.传承非遗铸就匠心。

以“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为主题,以“学非遗、传非遗、展非遗”为重点,依托相关专业、学生社团,举办面向全体学生的非遗传承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用好所学技能,聚焦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创作展现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职业教育特点的非遗技艺作品;展示推广优秀作品,培育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提高学生参与非遗学习、保护、传承和宣传的积极性。

2.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指导学生结合专业和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中华传统美德元素,体悟今后以德立身的方向。通过技能竞赛、实习实训、志愿服务、讲座报告、文艺演出、美德实践典型展示活动等,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诚实守信、孝老爱亲、勤俭节约等中华传统美德。

3.诵唱写讲中华经典。

推动师生共研共学,梳理中华经典所包含的职教元素,学习、分享相关经典篇目,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发挥中华经典的美育功能,通过阅读、诵读、演唱、赏析、书写、篆刻等方式,提高学生审美素养;组织学生参与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活动,激发学习热情,厚植爱国情怀。

(六)“文明风采”活动(责任部门:团委、各系、数字技术学院)

1.关爱身心健康。

结合职业学校学生特点,紧抓开学季、实习季、毕业季等,通过知识讲座、拓展训练、团体辅导、游戏互动等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育学生自立自强、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和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加强职业指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所学专业,疏解心理压力,提高应对挫折、匹配职业、适应社会的能力。统筹推进校园阳光体育活动、美育浸润行动、爱国卫生运动、抗艾防艾行动等,确保学生身心健康。

2. 提升综合素养。

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要求,用好合作企业、科技馆(园)、科普教育基地等资源,通过参观走访、认知实践、实习实训等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提升网络素养、数字素养。结合军训、退役军人宣讲活动等,推进国防教育、双拥宣传。通过义务植树、“光盘行动”“节粮节水节电”等活动,深化环境保护、国土绿化、节能低碳、反对浪费等方面教育。举办校园“技能节”“文化节”,选树“技能之星”“素养之星”等,引导学生比拼技能、切磋技艺、展示才干、共同成长。

3. 建优校风学风。

上好“开学第一课”,用好班级活动阵地,强化行为规范养成、法治意识、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加强培育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和科学精神;深化生态文明、禁赌禁毒、数字素养、厉行勤俭节约、防止拐卖诈骗等方面教育。学习弘扬雷锋精神,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鼓励学生运用所学技能服务社会,积极参与走进社区、孝老敬老等志愿服务。开展“春秋季火灾疏散逃生演练”“平安建设主题宣传月”“全省高校反诈短视频大赛”等活动,抓好防范校园欺凌、网络安全、文明上网、防灾减灾、消防安全、交通出行、反电诈等安全教育。持续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学习签署践行活动。

四、活动优秀成果报送要求

1. 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宣传教育活动

作品以视频方式报送,视频时长3-5分钟。作者为1人,指导教师不超过2人。

2. “未来工匠”读书行动

作品报送演讲征文稿和演讲视频。征文稿不超过1500字,以PDF格式提交。脱稿演讲,视频时长3-5分钟。作者为1人,指导教师不超过2人。

3.  职教学生读党报活动

作品报送演讲征文稿和演讲视频。征文稿不超过1500字,以PDF格式提交。脱稿演讲,视频时长3-5分钟。作者为1人,指导教师不超过2人。

4. “赣鄱劳模工匠进校园”行动

作品以视频方式报送,视频时长3-5分钟。作者为1人,指导教师不超过2人。

5. 技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

作品以视频方式报送,视频时长3-5分钟。作者为1人,指导教师不超过2人。

6. “文明风采”活动

作品以视频方式报送,视频时长3-5分钟。作者为1人,指导教师不超过2人。

五、工作要求

1.各相关部门要压实主体责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切实把好各项展示成果的政治关。

2.各相关部门要着力打造一批能够讲好职教故事,展示学生爱国热情、奋进风采的活动成果,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和“三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及时宣传展示活动成效。

3、各系、数字技术学院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宣传教育活动、“未来工匠”读书行动、职教学生读党报活动、“赣鄱劳模工匠进校园”行动、技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文明风采”活动六个项目,上、下半年各推荐作品1件(可在四项中任选一项开展),作品以视频方式报送,视频时长3-5分钟。作者为1人,指导教师不超过2人

4.上半年和下半年的作品请分别于6月30日和9月20日前报送至宣传部(联系人:施咪娜),报送作品电子版的文件名格式统一为:报送项目—作品名—学校(例: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宣传教育活动_文明实践在行动—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报送视频材料用MP4格式,每个文件大小不超过400M,并备注好指导老师姓名。

5.视频录制软件不限,用H.264/AVC(MPEG-4Part10)编码格式压缩;动态码流的码率不低于1024Kbps,不超过1280Kbps;分辨率设定为720×576(标清4:3拍摄)或1280×720(高清16:9拍摄),采用逐行扫描(帧率25帧/秒)。音频采用AAC(MPEG4Part3)格式压缩,采样率48KHz;码流128Kbps(恒定)。

请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力求实效,针对学生特点开展切合实际、生动有效、喜闻乐见的活动,要坚持活动育人、实践育人、以文化人,线上线下结合,防止形式主义、走过场。同时,学院将组织专家评审组,针对各部门报送的活动优秀成果作品评选奖项。

党委宣传部

2024年6月20日

上一条:关于受灾同学申请临时困难补助的通知

下一条: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2024年暑假工作会议纪要

新闻速递

热点新闻

版权所有 :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

备案:赣ICP备11006787号        赣公网安备 36010402000042号 

院址:南昌市青云谱区气象路58号邮编:330043

党政办:0791-85278709 招生办:0791-85273256  传真:0791-85275380

网站管理:党委宣传部

技术支持:信息技术中心